行業愿景:
鑄造行業文化之魂
中化政研會企業文化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熊傳勤:企業是文化建設的重要構成,建設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軟實力,企業負有重要的責任。我國石化行業的企業文化建設,經過近幾年的促進,有了良好的開端,但與十八大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在具體工作上也存在一些問題:部分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內涵不完整,重文化與產品生產、質量、安全、效率相關的內涵,而在涉及綠色與環保、節能與效益等方面的內容強調不夠,責任關懷的理念缺失。
江西六國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近兩年積極開展“三講五心”企業文化建設,大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促進企業轉型發展。今年,該公司重視實用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為18名與企業簽訂了就業意向合同的應屆畢業生優先提供實習機會。圖為磷酸車間技術員正在為實習生現場講授球磨機運行原理。(特約記者 黃耀振 攝)
今后,行業企業要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企業文化建設要以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為統領,緊緊圍繞行業和企業發展規劃,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石化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為主線,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建設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深入人心的具有時代特色的企業文化;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提升梳理企業文化理念,以先進的文化引領企業發展,支撐戰略實施,建設企業團隊,打造核心競爭力;加強安全環保文化、責任文化建設,為發展循環經濟、塑造綠色化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中化政研會常務副秘書長靜德純:黨的十八大報告令我們振奮,它為全國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化工行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優秀的企業文化不僅是推動化工強國建設的軟實力,更是推動化工強國建設的硬支撐。它同樣也決定著化工行業企業的思想取向和行為選擇,關系著化工行業企業的精神旗幟和發展道路,深刻影響著化工行業企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江西六國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近兩年積極開展“三講五心”企業文化建設,大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促進企業轉型發展。今年,該公司重視實用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為18名與企業簽訂了就業意向合同的應屆畢業生優先提供實習機會。圖為磷酸車間技術員正在為實習生現場講授球磨機運行原理。(特約記者 黃耀振 攝)
因此,今后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做好化工行業的文化工作,首先要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造行業文化之魂上下功夫;其次是要加大總結、宣傳、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的力度,推進和深化行業文化整體建設;再次,要繼續加強調查研究,在對化工行業文化建設工作的分類指導上下功夫。當前,化工行業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特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
中化政研會企業文化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劉鵬凱:從整個化工行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現狀來看,我認為有必要在化工企業中導入環保文化理念,引導企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引路者和踐行者。導入環保文化建設理念,不僅要加強化工企業污染控制的環保意識,更要發揮環保系統在企業中的具體應用,強調資源節約,強調資源的循環再利用,以形成顯著的經濟效益。
進行環保文化建設,不僅能順應消費者的環保要求,開發前途光明的好產品,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還能在社會中大幅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和社會地位,提高企業的聲譽和品牌的美譽度,員工自然也會為企業自豪,從而形成凝聚力,促進企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令人振奮,催人奮進;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
家庭廉潔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江蘇金橋鹽化集團深入開展廉政文化進家庭活動,并有針對性地加強對領導干部家屬的教育,增強領導家屬自覺開展助廉活動的主動性。圖為廉政文化進家庭活動總結表彰會現場。 (劉平昌/文 馮家道/圖)
文化強國,對于每一個中國企業和個人來說,都將是一次歷史性機遇,它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生活質量全面提升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家認為,文化決定軟實力,而軟實力既是對硬實力的補充,更是硬實力的支撐。歷史和傳統要求我們重視文化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急切呼喚文化建設。
石化行業在建設企業文化方面有著優良的傳統和豐厚的基礎,一批優秀的企業文化建設示范單位在近年來不斷涌出,彰顯了先進文化對于企業發展的支撐力和貢獻力。
企業方略:
以人為本豐富內涵
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總經理王光軍:文化實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優秀的文化能夠創造和提升企業價值。在十八大精神的引領下,我們要認清發展趨勢,緊貼管理實際,不斷豐富內涵,增強文化影響力。今后應從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要持續提升企業文化建設水平。企業文化要注重先進性、創新性、獨特性,始終彰顯生機與活力;要制定落實企業文化建設規劃,重點在核心價值觀培養、制度配套建設、子文化建設等方面下功夫,整合資源,發揮優勢,突出特色,講求實效,滿足企業長遠發展需要。
二要不斷推進文化建設與管理深度融合。要繼續圍繞管理提升活動,在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機制等方面,查找短板和瓶頸,找準提升方向,向高標準看齊;要切實改善和提升質量效益,以制度流程為抓手,打造執行文化,規范企業行為,提高運行效率。
三要切實發揮文化引領導向功能。現代企業文化建設以人為核心,強調人的理想、道德、價值觀、行為規范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我們在日常管理中,要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對員工思想行為的影響,抓住建設堅強團隊這個核心任務,以優秀石油文化為引領,引導員工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習慣,增強干部員工愛崗敬業的自覺性,切實提升員工的敬業度;強化員工主體地位,在員工看病、療養、住房等方面辦實事、辦好事,營造和諧氛圍,使每一名員工都能夠用心工作、快樂生活。
兗礦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信:黨的十八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對于企業推進責任文化建設,兗礦集團公司要按照“總體抓體系、實施進管理、推進建機制、提升見成效”原則,把責任文化滲透融入到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和外部開發等工作中,凝聚工作合力,規范工作行為,提升競爭優勢,增強推動高效跨越發展的軟實力。
桂林橡膠機械廠黨委副書記傅任平:桂林橡機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用文化建設為企業管理搭建平臺,使企業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桂林橡機全力打造具有繼承性、創新性、前瞻性的企業文化品牌,精心構建企業文化建設的每一步、每一個環節和每一項內容;堅持繼承與創新結合,設計策劃企業的文化建設,嚴格按照企業文化理念,結合實際編制了《桂林橡機企業文化手冊》。
桂林橡機堅持以人為本,將企業文化建設的每一個細節都分解到“人”的行為之中,推行大和諧之責任文化、班組文化、人才文化。責任文化讓每名干部職工都能明確“職務就是責任、崗位就是責任”,逐步實現了全員參與管理;班組文化抓班組思想文化建設、技術文化建設,營造和諧平安的生產環境,抓班組長整體素質的提升,達到“將強強一窩”的目的;人才文化以職校培訓、單位培訓、支部培訓等為理論學習平臺,以崗位練兵、崗位技能培訓等為實踐技能平臺,以職業技能鑒定、職稱考核評定等為效能鑒定平臺,以技能比武、工作業績考核等為人才競爭平臺,為企業科學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員工心聲:
文化建設須接地氣
太倉中化環保化工有限公司業務發展部員工李艷麗:企業文化建設,是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硬支撐。因此,我認為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而且企業文化要作用于基層,滲透到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
企業文化建設不是坐在屋子里想出來的,企業相關領導要多到基層去,多深入到員工中間,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將企業文化轉化為員工的認知與認同,最終落實在員工的一言一行之中。這樣的企業文化接地氣,充滿生機和活力。
而作為一名化工企業員工,我也要認真學習和貫徹十八大精神,從一點一滴做起,從遵守最基本的禮儀規范、崗位行為規范、工作紀律等細節入手,積極踐行企業文化,為企業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哈爾濱石化公司企業文化處宣傳干事馮偉:我認為,一個企業的文化只有來源于員工并得到廣大員工的認可,才能真正成為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
作為一名化企員工,我期望今后無論是員工的工作還是生活,都希望企業能夠從注重員工的利益出發。員工收入上向一線傾斜,文化上寓教于樂,定期開展各種有益于提高員工素質的培訓、競賽以及有益于員工身心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讓員工心情舒暢,為員工營造良好、和諧的人文環境,讓所有員工參與其中。這樣的企業文化才會讓員工更有被認同的感覺,更能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
而我自己將扎實做好本職工作,并不斷去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員工李鈺英:企業文化不是固定統一的,每一個企業所在行業不同,領導管理風格不同,只有從本企業的生產經營實際出發,建設有本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體系,才能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良好的企業文化是我們打造百年企業的前提和保證。只有強化文化落地,才能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撐。我認為要通過宣貫、培訓、植入等手段,進一步加強文化落地的載體建設和陣地建設,提高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知和認同,使員工了解并掌握企業文化的理念和內涵;要建立和完善與企業文化相匹配的制度,落實企業文化的價值主張,通過大討論等方式來幫助員工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提升企業凝聚力,真正使企業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要在學習貫徹新和成企業文化理念的基礎上,認真總結、整合企業文化建設的典型經驗和示范性成果,積極打造基地子文化精品,選樹文化先進典型,創建文化標桿,用文化建設提升干部員工政治思想和業務素質。
山東奔騰漆業有限公司車間主任張國:企業的文化建設首先應該體現在廠區的綠化建設方面。十八大報告提出美麗中國的生態建設口號,作為一個化工企業更加應該將企業建設成為花園式的生態企業,讓每個化工企業成為老百姓信賴的安全企業、生態企業。
其次是產品文化建設。產品是企業產生效益回報社會并且讓消費者接受使用的對象,國外企業借中國文化打造自己的產品,搶占市場份額,像日本的立邦漆等產品就是通過媒體廣泛宣傳,以通俗易懂的文化描繪讓消費者接受和使用。那么我們作為擁有悠久歷史文化的龍的傳人,更加應該將我們的文化元素融入產品之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再次是管理創新文化建設。有的企業副總、副處長、副科長多得數不清,遇到問題踢皮球,遇到利益都想占,遇到責任就想推。要想發展壯大,就需要精簡機構精干人員,從管理上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