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鉑金周——這一聚焦鉑族金屬(PGM)市場的行業領先論壇期間,香橙會研究院發布了關于鉑族金屬在氫能領域應用的最新預測。研究的主要發現之一是,鈀作為一種有望降低成本、提升氫技術效率的材料,其地位日益穩固。
在中國“雙碳轉型”戰略推進以及大規模綠色制氫項目啟動的背景下,中國的氫市場正在迅速發展。預計到2030年,中國電解槽的供應量將達到25,000兆瓦,其中21,250兆瓦來自堿性電解槽,3,750兆瓦來自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槽。
這一增長態勢正在推動對可靠催化劑的需求,而鉑族金屬在其中不可或缺。鉑、鈀、銥和釕在整個氫能價值鏈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催化作用,涵蓋水電解到燃料電池運行的各個環節。隨著需求日益增長,且對貴金屬的優化利用需求愈發迫切,鈀在下一代催化劑的研發中正成為愈發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類催化劑既能提升性能,又能減少對最稀缺、最昂貴金屬的依賴。
香橙會研究院燃料電池汽車首席研究員李梅梅女士表示:“鈀在多項氫能應用中已證實其有效性,如今正逐漸成為提升技術性能的關鍵候選材料之一。研究表明,通過合適的催化劑架構,鈀能夠實現與市場頂級標準相當的高活性和耐久性。”
根據香橙會研究院的預測,到2030年,鈀將在氫經濟的關鍵領域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在質子交換膜電解槽制氫領域,全球鈀消費量預計將達到約46,072金衡盎司。在燃料電池領域,鈀需求總量預計約為152,941金衡盎司。在鉑族金屬應用仍有限的堿性電解槽領域,其占比預計將從1%提升至15%,其中鈀基催化劑可能占據約8%的市場份額。這將額外帶動約21,862金衡盎司的鈀需求。因此,到2030年,氫能領域對鈀的總需求可能達到約22萬金衡盎司。
在氫技術的替代材料中,釕因其較高的催化活性及相較銥更低的成本而被納入考量。但由于其在苛刻環境中穩定性較差,且價格波動劇烈(僅過去一年價格就上漲了1.5倍),釕的工業應用受到限制。在此背景下,鈀被視為更均衡的解決方案:它具有優異的催化性能、高耐久性,且供應和價格穩定性更強。
香橙會研究院燃料電池汽車首席研究員李梅梅女士表示:“對于作為全球氫能發展領軍者的中國而言,不僅要追求技術卓越,供應鏈韌性也正變得至關重要。在這一背景下,鈀具有戰略優勢。它能夠減少對更稀有、穩定性更差的金屬的依賴,并提升氫技術大規模工業化應用的潛力——而這正是實現中國可持續能源國家目標的關鍵因素。”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展示國家石油化工產業形象,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