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法案擬取消包括拜登時期的《通脹削減法案》(IRA)多項能源稅收優惠,其中包含廢除45V氫能生產稅收抵免(簡稱“45V稅收抵免”)。伍德賽德能源集團新能源業務副總裁里克·貝特爾表示:“有鑒于此,我們預計美國電解制氫產能增速將放緩。”
45V稅收抵免規定,在2033年前開工建設的符合排放標準的制氫裝置,可享受長達10年、最高每千克3美元的清潔氫生產稅收抵免。然而,“大而美”法案通過后,該稅收抵免政策將提前7年于2025年12月31日中止。
6月19日,美國七大區域氫能中心就聯名致信能源部,呼吁國會“保留并加強”45V稅收抵免政策。信中強調:“若提前終止45V政策,將危及這些清潔氫能項目、數十萬就業崗位以及約1400億美元的預期經濟效益。”這些區域氫能中心主張將該稅收優惠延續至2029年所有中心開工建設之時。目前這些中心僅獲得拜登政府承諾撥款的小部分,隨著特朗普政府調整清潔能源支出方向,70億美元基建法案資金可能無法全額到位。
若取消45V稅收抵免,美國清潔及低碳氫項目將僅依賴45Q稅收抵免支持。45Q政策為每噸永久封存的二氧化碳提供最高85美元的補貼。國際能源署(IEA)預測,2025年全球清潔氫供應投資約78億美元,其中60億美元用于電解制氫項目,18億美元則用于天然氣+碳捕獲和封存(CCS)制氫項目。
林德公司CEO桑吉夫·蘭巴表示:“當前綠氫尚未形成規模經濟,具備成本競爭力仍需5~7年時間。”
氫能政策不確定性并非美國獨有。歐盟《可再生能源指令Ⅲ》(REDⅢ)通過18個月后仍無成員國立法實施,該指令要求2030年工業用氫中42%須為可再生氫,2035年該比例提升至60%。不過,美國綠氫本能夠成為歐盟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伍德賽德認為歐洲需大量進口氫/氨,而依托45Q政策的美國可成為低碳氫和氨的主要供應方。
據標普全球商品洞察數據,由于“大而美”法案帶來的一系列市場不確定性已使2025年一季度全球綠氫項目取消或擱置產能達1500萬噸/年,繼續推進項目產能不足1200萬噸/年。今年空氣產品公司接連取消3個大型氫項目:加州可持續航空燃料項目、紐約5億美元綠氫設施以及英國Immingham港300兆瓦綠氫終端。英國石油(BP)退出荷蘭鹿特丹250兆瓦綠氫項目H2-Fifty,無限期擱置印第安納藍氫項目;殼牌終止挪威Aukra低碳氫樞紐項目。
盡管有多個綠氫項目遭取消,IEA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氫能投資仍增長了60%。若所有最終投資決策(FID)項目順利推進,2035年清潔氫年產能或達750萬噸。氫能理事會預測,在現有政策下,美歐東亞2030年清潔氫需求或達800萬噸/年;若基礎設施和政策支持得到強化,潛在需求可再增2600萬噸/年。分析師強調,清潔氫行業發展急需清晰政策、資金機制和長期承購協議支持,缺乏實質性保障的項目終將難以為繼。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展示國家石油化工產業形象,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