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化發展是石油和化工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化企進園,加大石油和化工企業的集中度,將成為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必不可少的手段。在經歷了園區蓬勃發展的“十一五”之后,“十二五”時期的園區建設要多考慮“舍”與“得。
“舍得”,即有“舍”方“得”、先“舍”后“得”。在化工園區的建設中,要敢于、勇于舍去一些規模大但技術發展前景不佳、與園區核心優勢產業鏈不相關聯的項目,才能得到更健康的產業、更優質的發展。
目前,全國已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化工園區,南京化學工業園即其中一員。成立于2001年的南京化學工業園,經過10年的努力,已經成長為一家年產值近千億元、多項產品國內國際領先、園內項目高度關聯的標桿型化工園區,它的“舍得”之道可供其他園區參考。
近年來,許多大項目都提出要入駐南京化工園。但南京化工園區敢于舍棄與園區產業鏈不相關、發展定位不相符的項目和企業,以國際級石化產業園的標準選擇技術優、效益佳、環保好的項目。該園區以揚子石化、揚巴以及塞拉尼斯世界級項目為龍頭,目前已聚集了中國石化、中國化工、巴斯夫、BP、塞拉尼斯、帝斯曼、英力士、三菱瓦斯、伊藤忠等一大批國內國際化工巨頭。他們“十二五”的目標是,實現工業總產值2000多億元,單位工業GDP綜合能耗下降20%,投產企業全部通過清潔生產審核,成為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綜合性化工園區、國家先進制造業示范基地、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
現在許多化工園區在創建之初,總以聚集人氣為第一要務,對項目的安全環保水平、技術工藝水平、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及是否符合園區定位不過多考察,只求規模大,見效快。如此,一些項目日后就會成為園區進一步發展的桎梏。一家排污不達標的企業會毀了整個園區的環保努力,一個安全不到位的項目會累及其他好項目。此時清理起來卻是難上加難。假如當初所有申請的項目都一股腦兒地進了南京化工園,估計該園區現在已再無發展空間,其一體化水平、循環經濟績效都將大打折扣。
只有舍得途中道旁風景,凌得絕頂,方能一覽眾山小。“十二五”期間,必然有越來越多的化工園區懂得這個道理,大膽舍棄,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