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前不久,出席全國兩會的山西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分別提出建議和提案,建議國家大力支持山西省晉北現代煤化工基地項目建設。一旦這些建議付諸實施,對地處晉北的朔州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
煤炭是朔州的優勢資源,中國最大的露天煤礦——安太堡煤礦就位于此。自1989年建市以來,該市每年煤炭調出量上億噸。但是,依靠單一賣煤的朔州市,一直以來也謀劃著多元化之路——發展煤化工。然而,當地煤化工產業雖有一定基礎,但沒有做大做強,明顯落后于晉南甚至周邊地區。今年3月,朔州市委市政府公布了2014年綜改行動計劃,明確把發展現代煤化工作為主攻方向并積極推進。那么,朔州到底有哪些優勢可以建設現代煤化工基地?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
資源豐富優勢獨特
“發展煤化工,離不開煤炭、水、土地等硬性要素。而晉北地區是國內少有的具備煤化工產業發展的煤、地、水資源組合優勢的地區之一。”山西省煤化工專家委員會成員李三文說。
煤炭資源優勢得天獨厚。“有人曾戲稱,山西窮得就剩煤了。朔州更不例外,擁有大量適用于煤炭深加工的煤炭資源。”朔州市經信委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朔州煤炭工業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明顯資源優勢。在2013年國務院印發的《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中,朔州市被列為全國31個資源成長型城市之一,是山西省唯一一個。該市煤炭賦存橫跨大同煤田南部、寧武煤田北部兩大煤田,已探明含煤面積1603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15%;探明的煤炭資源儲量425億噸,占全省煤炭總儲量的1/6。該市煤類以氣煤、長焰煤為主,原煤發熱量為18~25兆焦耳/千克,灰分為20%~30%,低熱、低硫、高灰、高揮發分,適用于中低檔動力煤和氣化、液化用煤。自2009年重組整合后,全市境內共有煤礦80座,總產能19770萬噸/年,平均單井產能為247萬噸/年,煤礦數量之少、井型之大,位居全省第一。2013年,朔州全市煤炭生產能力、洗選能力、發運能力均超過2億噸,占到全省總產量的1/4以上,繼續保持山西第一、全國地級產煤市第三的地位,僅次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和陜西榆林。
“好項目也得有土地才能落得下、建得起。朔州鹽堿地面積廣闊,可以作為后備資源為現代煤化工項目提供保障。”朔州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郝曉明介紹說,該市鹽堿土地資源總面積達18.34萬公頃,約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17.26%,主要分布在朔城區、山陰縣、應縣和懷仁縣的平川區。全市集中連片的鹽堿土地資源主要分布在交通便利、城鎮發展基礎好、水資源豐富的區域,為現代煤化工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要興建煤化工項目,必須有足夠的水資源作保障。如果說土地是保障煤化工項目的‘骨架’,那么水就是化工企業的‘血液’,朔州具備這樣的條件。”朔州市水務局專家張裕厚認為,盡管朔州市的市域范圍屬晉北溫帶寒冷半干旱氣候區,但地下水資源相對豐富,全市平均水資源總量為8.51億立方米,能夠滿足鹽堿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需要。
據了解,按照朔州目前的水源供應方案,生活用水由神頭泉水解決,2012年神頭泉水開發利用量13004.95萬立方米,尚有開發利用潛力約3000萬立方米;生產用水由引黃北干線地表水解決,目前引黃一期水源潛力約有1億立方米,加上引黃二期暫分配朔州市1.32億立方米,朔州市引黃水源潛力達2.32億立方米,可供晉北現代煤化工基地工業用水。
此外,朔州境內大運高速、大運高速朔州支線、303省道、205省道兩側均有較大面積的中重度鹽堿土地分布,這些鹽堿土地分布區域的交通區位條件非常優越。到2015年底,全市計劃以高速公路為主骨架,以國省干線公路網為支撐,以高密度農村公路網為基礎,讓公路、鐵路、民航有機銜接,全面構建對外大開放、對內大循環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
技術人才鼎力支撐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院長顧宗勤指出,未來煤化工的發展趨勢是通過采用先進技術、不同工藝的集成聯產,發展大型煤化工,實現產業鏈的有效延伸和綜合利用,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污染排放。因此,先進煤化工技術的作用不言而喻。
中煤平朔劣質煤綜合利用項目施工現場一角。
最近幾年,山西作為能源重化工基地,圍繞現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產業,讓一批國內乃至世界先進的科技成果得到推廣應用。在現代煤化工領域,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開發的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氣化技術,在國內多家化肥企業得以推廣應用,不僅給企業帶來可觀經濟效益,也提高了中國合成氨生產的國際競爭能力,為大量合理利用“三高”煤、建立以潔凈煤技術為基礎的能源結構提供了技術基礎。同時,該所擁有包括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炭間接液化國家工程實驗室、碳纖維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以及山西煤化工技術國際研發中心在內的4個國家級研發單元,獲得各類成果獎180多項,國家授權專利570多項,為晉北煤化工基地提供了技術支撐。
在先進技術的支持下,山西實施了一批科技重大專項,如山西潞安的間接液化項目、晉煤的甲醇制汽油項目等。特別是山西潞安礦業(集團)在鈷基固定床合成油技術示范、新型F-T合成技術、二氧化碳轉化利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等技術領域取得進展。該公司與中科合成油公司合作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鐵基漿態F-T合成技術,噸催化劑出油1200噸,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以該技術入股,與山西煤化所、河南能化集團聯合組建了潞安中科能源科技公司。核心技術的突破,為晉北發展煤化工創造了條件。
位于朔州的金海洋循環經濟工業園區。
就朔州市而言,基于全省“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大局,該市以山西金源化肥、平安化工、科通化工、懷仁玉龍化工等為代表的一批企業煤化工產業鏈初具規模,2×66萬千瓦煤矸石電廠、兩個超5億元劣質煤綜合利用項目,以及平安化工、氧化亞氮項目快速推進,硝酸鈣項目順利開工,為朔州新型煤化工發展起到了示范效應。
“當前,朔州的不少企業已經與各大科研院所結對子、搞合作,取長補短,下足功夫,共同探索實踐一條科技研發、生產加工一體化的科技創新之路。”山西三元炭素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李文智表示。該公司與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清華大學等單位合作,不斷提高自主研發、科技創新方面的綜合競爭力。目前,公司瀝青基碳纖維的研制與中試項目通過專家鑒定,部分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朔州鹽堿地面積廣闊,可作后備資源為現代煤化工提供保障。圖為有關人員正在查看鹽堿地。
朔州其他化工企業也爭相與科研院所合作,如玉龍化工公司和中科院上海有機所聯合成立了研發中心;朔州市潤臻新技術開發公司與國內多所大學建立合作關系,取得20多項專利成果。新建的中北大學朔州校區,專門開設了化工專業,重點培養煤化工新型人才,為朔州現代煤化工發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政策服務有力保障
根據《山西省煤化工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布局,結合煤種適應性、水資源、土地資源和環境等支撐條件,該省在晉東、晉中、晉北規劃建設各具特色的三大現代煤化工產業基地,培育壯大具有鮮明循環經濟特色的煤化工精品園區,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實現集約發展。該省計劃在晉北基地重點發展煤制甲醇及深加工、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等產業,加快晉北氣體清潔能源和化工新材料特色煤化工基地的建設步伐。
“朔州是中國新型的以煤電為主導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可供氣化的煤炭資源極其豐富。從全國、全球煤炭產業發展的趨勢來看,煤炭企業延伸產業鏈、向現代煤化工轉型,是提高產品附加值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必由之路。”3月7日,朔州市常務副市長雷健坤就現代煤化工基地規劃建設有關事宜與省發改委領導和科研院所專家座談時說,希望有關方面為朔州搭建平臺、創造條件,積極參與朔州建設、支持朔州發展。同時,為加快推進現代煤化工建設步伐,朔州成立了專門的組織領導機構,多次研究部署,并組織專家和相關部門實地調研和研討,出臺有關優惠政策,協調金融部門給予信貸支持,盡可能為現代煤化工項目建設提供“保姆式”服務,全方位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使項目盡快在朔州落地開花。
朔州市還把現代煤化工發展作為戰略產業加以推進,全力打造并做大做強4條煤基產業循環鏈,即煤—煤矸石—電,煤—電—粉煤灰—氧化鋁及氧化硅—鋁和鋁制品,煤—煤矸石以及電廠粉煤灰和脫硫石膏—新型墻體材料,煤—煤制氣、煤制醇醚燃料、煤基合成油等,以期實現資本循環、資源循環、產業循環。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