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鄂爾多斯盆地傳來喜訊:經過8年的技術攻堅和規模建設,長慶油田的頁巖油日產量首次突破萬噸。這意味著長慶油田的頁巖油年產能力將達到350萬噸以上,相當于新增一個中型油田。
頁巖油被稱為“藏在石頭縫中的石油”。長慶油田勘探開發的鄂爾多斯盆地頁巖油資源,滲透率只相當于國內常規油田的千分之一,是全球罕見的低壓頁巖油田。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合曾指出:“頁巖油是低品位資源,但低品位不等于低效益。”
近年來,長慶油田堅定信念、解放思想,以新技術、新模式加快推進頁巖油氣革命,深化頁巖油成藏機理、富集規律研究,創新體積法頁巖油儲量評價方法,探索形成了盆地陸相頁巖層系“源儲共生”等地質理論,首次揭示了4億年前大型內陸淡水湖盆泥頁巖成藏規律,打開了盆地頁巖油資源寶庫。截至目前,長慶油田已累計生產頁巖油超過1850萬噸,成為國內頁巖油主產區。
關鍵技術的突破,不僅讓長慶油田拿到頁巖油開發的“金鑰匙”,更實現了頁巖油經濟效益開發。長慶油田“摸著石頭過河”,集成創新以三維“甜點”優選、水平井優快鉆完井技術、細切割體積壓裂技術為代表的五大技術系列22項配套技術,走出了一條具有長慶特色的頁巖油發展之路。特別是國內首個頁巖油水力壓裂試驗場的建成,為水平井高效開發提供技術支撐;建成的首個扇形井網合H9平臺僅用地上4個足球場的“微創切口”,便喚醒地下3.7萬畝巖層中沉睡的油流。
在國際低油價沖擊中,長慶油田自主創新形成了水平井叢式布井、橇裝化組合建站、伴生氣多元聯產、數字化無人值守的開發模式,加速推動頁巖油開發進程,打造出國內首個頁巖油開發的成功案例。今年年初以來,長慶油田持續加快頁巖油上產,部署超過70萬噸的產能規模,目前已投產水平井135口。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展示國家石油化工產業形象,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