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0日,浙江金洲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召開審議會議,決定與中國石油集團石油管工程技術研究院簽署合同,合作開發可膨脹套管管材、服役酸性環境螺旋焊管等高性能石油管材。
此前的5月28日,金洲管道與中國石油集團管研院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金洲管道董事長沈淦榮告訴《浙商》記者:“我們是目前唯一與中石油管研院聯合設立研究中心的民營制管企業。”
供不應求
作為我國最大的鍍鋅鋼管、螺旋焊管和鋼塑復合管供應商之一,金洲管道已經成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為數不多的油氣管道供應商之一,其生產的螺旋焊管主要應用在石油天然氣輸送領域,被中亞天然氣長輸管線、中哈原油長輸管線一期二期、蘇丹長輸管線及國內眾多城市天然氣管網等工程廣泛采用。
螺旋焊管的市場需求與油氣管道建設息息相關。在管道運輸之前,石油天然氣主要通過油罐車運送。這種運輸方式不僅成本高,而且安全隱患大。由于安全、經濟、低損耗、無污染、不間斷的特點,管道輸送這一“第五種交通運輸方式”,成為我國石油和天然氣長距離輸送的主要工具,在近幾年取得了飛速的發展,這給金洲管道等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制造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需求。
我國目前已建成油氣管道總長度不到8萬公里,與世界主要國家相比,差距非常明顯。金洲管道董秘吳巍平對《浙商》記者說:“目前美國石油天然氣管道里程100萬公里,加拿大、俄羅斯與日本等國家的石油天然氣管道里程都在二三十萬公里以上。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大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里程空間巨大。另據統計,世界天然氣能源消費占整個能源消費約為24%,而中國這個數字不到4%;即使翻一番,與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還是很大。”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產業結構及消費方式的升級,環保需求的增強,我國的能源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天然氣的消費市場空間廣闊,勢必促進我們天然氣管道的大規模建設,從而給我們的石油天然氣輸送用鋼管產品帶來更大的需求。”沈淦榮對《浙商》記者說,“預計未來幾年,高等級螺旋焊管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市場格局。”
雖然我國生產螺旋焊管的企業有一百多家,但產品能應用于石油天然氣輸送領域的生產企業不多,石油天然氣輸送用螺旋焊管主要生產企業在10家以內。作為一家民營制管企業,金洲管道如何突破重重壁壘,成為石油巨頭們的供應商?既然這些石油巨頭旗下也有同類的制管企業,那么未來金洲管道能分到的“蛋糕”會不會越來越小?
對此,吳巍平告訴《浙商》記者:“要成為石油天然氣管道供應商,品質、技術、裝備、業績記錄與資產實力等門檻很高;只有極少數的優秀企業,才能進入這個領域。不過,這個壁壘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它對已經進入的企業也是一個保護。我們與石油巨頭們建立了長期的供應合作關系,而且石油天然氣輸送項目規模都很大,比如西氣東輸工程幾千公里長,肯定是各地同時開工,不可能一家管道企業全部吃下來。”
除了產品供應給中石油等石油巨頭,金洲管道還與中海油合資成立中海油金洲管道有限公司,這是中海油旗下唯一一家制管企業。
毛利最高
金洲管道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是,現有設備無法批量生產X80以上高等級石油天然氣輸送用鋼管。
2010年7月6日,金洲管道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此次IPO募集的資金,金洲管道將投資于年產20萬噸高等級石油天然氣輸送用螺旋焊管項目。沈淦榮告訴《浙商》記者:“這個項目達產后將顯著提高公司石油天然氣輸送用鋼管的產能和產銷量,有利于提高市場份額,鞏固公司在行業內市場地位和核心競爭力。”
金洲管道能夠生產的管道不僅是螺旋焊管一項,為什么募集資金卻單單用于石油天然氣輸送用管道呢?
金洲管道生產的螺旋焊管、鍍鋅鋼管和鋼塑復合管這三種主要產品,占公司2009年營業收入的95.7%。
雖然其中鍍鋅鋼管占比最高,達到53.5%;但是貢獻最多毛利的則是應用在石油天然氣輸送領域的螺旋焊管,占比達到了37.7%。
鍍鋅鋼管主要應用于建筑行業中的消防工程、燃氣工程、采暖工程、給排水工程中。鋼塑復合管作為傳統鍍鋅管的升級型產品,近年來廣泛應用于民用供水、工業供水、海水輸送、環保處理等領域。然而,鍍鋅鋼管和鋼塑復合管是比較大眾的普通民用鋼管產品。隨著未來幾年我國經濟逐漸轉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建筑行業也將告別高增長的時代,進入平穩發展階段。因此,普通民用鋼管的需求增長會趨于平穩,競爭也將會越來越激烈。
2007年6月以來,美國、歐盟、加拿大等國家與地區先后對我國的普通焊管產品出口進行了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并征收高額的反傾銷、反補貼稅,使得中國管道企業紛紛退出這些市場,從而又加劇了國內市場的競爭。
根據沈淦榮的判斷,由于國家對能源安全和能源構成的提升,估計石油天然氣輸送用管道未來將會產銷兩旺,加工費和毛利也會保持目前水平。他告訴《浙商》記者:“我們將利用好募集資金,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在3-5年內將公司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綜合性管道研發與制造企業。”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