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是我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考驗期、經濟結構調整的歷史轉折期、改革開放的攻堅突破期、經濟社會的統籌發展期、構建全面發展戰略新高地的關鍵推進期,同時也是建設高科技現代化城市的承前啟后期。未來五年,大慶經濟社會發展將邁向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
“十一五”:大慶的目標是什么
主要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
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人均生產總值超過7萬元,經濟結構發生質的變化,非油經濟占全市經濟比重達到50%左右;經濟增長方式實現重要轉變,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以上;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建立,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和優勢企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基本形成;現代都市框架基本建成,主城區建成生態園林城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邁上新水平;城鄉居民物質文化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社會保險覆蓋率達到90%,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建成全國文明城市。
石油:整體規模、綜合競爭力全面提升
在保持石油工業較高生產水平的基礎上,全面提升石化產業整體規模和綜合競爭力,做成千億元接續產業,培育壯大乳制品加工、農產品加工、機械電子、紡織皮革、新材料和橡膠、新能源等替代產業集群。到2010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46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7%以上。“十一五”期間,提交石油探明地質儲量3億噸以上,建成產能1400萬噸以上;提交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800億立方米,建成產能52億立方米/年。
力爭到2010年,原油產量達到3550萬噸以上,天然氣產量達到50億立方米以上,油氣當量保持在420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850億元、增加值800億元以上。
化工:成為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
到2010年,石化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300億元、增加值350億元,大慶建設成為以百萬噸級乙烯、聚丙烯、甲醇、復合肥和大型芳烴裝置為主要標志的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
地方工業: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
以高新區和各工業園區為載體,以龍頭骨干企業為牽動,按照同業集聚、關聯配套的發展模式,努力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形成地方工業整體競爭優勢。到2010年,地方工業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增加值實現300億元。
其中,鮮奶加工能力達到200萬噸,銷售收入、增加值分別超過170億元和45億元。
農業:全部脫貧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
到2010年,第一產業要實現增加值8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3%以上,全市新增勞動力輸出15萬人,貧困村全部脫貧,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年均遞增16%。
畜牧業:全市奶牛存欄達到45萬頭,畜牧業增加值占農業比重達到65%以上,實現三分天下有其二。
種植業:建成糧食、油料、蔬菜、大豆、馬鈴薯5個優勢綠色產業帶和胡蘿卜、紅干椒等一批有機、綠色、無公害的蔬菜生產基地、特色瓜果基地和花卉基地。2010年,全市綠、特色作物種植面積達到400萬畝,總產140萬噸。
企業: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60個,基地面積600萬畝,分別增長62%和20%。
教育、醫療、社保:適齡青少年基本實現九年義務教育;到2010年農村合作醫療全面覆蓋,受益群眾達到70%以上;建立社會保障救助體系,對弱智病殘、喪失勞動能力和特困人口實施救助,實行社會救濟向最低生活保障轉軌。
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400億元
2010年,實現增加值4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7%。
以國家級旅游景區為建設標準,以溫泉文化、石油文化、冰雪文化為主線,以世界最大的溫泉溫室主題社區為特色,打造綠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溫泉之鄉的旅游品牌,實現增加值30億元,年均增長20%。
金融保險業實現增加值35億元,年均增長20%;現代物流業實現增加值30億元,年均增長25%;信息咨詢業實現增加值10億元,年均增長20%;商貿流通業增加值達到120億元,年均增長20%;社區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0億元,年均增長25%。 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以人為本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交通:公路實現市內“半小時通達”、五大工業發展區“一小時通達”;鐵路構建東西相通、南北相連的鐵路運輸樞紐;航空,建設民用支線機場;水運,完成肇源新港配套設施建設。
水利建設:著力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洪減災能力,重點實施兩江堤防加固、雙陽河流域治理、南引水庫消險加固、澇區治理等工程,進一步完善防洪減災體系。到2010年,兩江堤防工程提高到35年一遇防洪標準,主力油田和主城區提高到100年一遇防洪標準。提升水資源的優化調配能力,加快建設東城水庫、地下水庫等重大項目;積極攔截天上水,科學利用地表水,用好外調水,有效保護地下水,形成水資源合理開發、綜合利用、科學配置的格局。
教育:率先推行城鄉免費義務教育
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完善學前教育,高標準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率先推行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到2010年,全市高中階段入學率達到90%以上,國家和省級示范高中達到12所以上;建設勘探開發、煉油化工、電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專業領域8-10個國家級重點學科,高校在校生達到7萬人;創建8所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4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1所國家級示范性高等職業學校,年培訓人員50萬人次以上。
衛生:城區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100%
到2010年,建設2個醫療中心、6家三級重點醫院、10個省內重點專科、20個市內重點專科,城區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到100%。
社保:社保覆蓋面超過90%
到2010年,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到2010年,社會保險覆蓋面達90%以上,基本養老金社會發放率達到100%。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將符合條件的城市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實現應保盡保,并逐步提高低保標準。
加強對弱勢群體的綜合救助,努力解決低收入群眾的住房、醫療和子女就學困難,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